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
段秀实(719年—783年),字成公,姑臧(今甘肃武威)人。武威段氏自东汉段颎以来,代有人才。唐初,段秀实曾祖段师睿任陇州刺史,遂落籍于陇州汧阳(今陕西千阳县)。祖父段达,任左中郎将。父亲段行琛,任洮州司马。段秀实幼有大志,性格沉稳,因不愿沉溺笔砚,遂从军于安西都护府,天宝四年(745年)任安西都护府别将。
安西都护府是培养将领的摇篮。高仙芝、封常清、李嗣业、段秀实等,都先后成长为安史之乱前后的名将,而且都忠心耿耿,为国而死。由此也可以反证,高仙芝、封常清时期的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效,兵精将勇。在高、封二人的培养下,段秀实的政治、军事才华迅速成熟。天宝十年,高仙芝率军讨伐怛罗斯(今哈萨克斯坦境内),与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发生了一场大规模遭遇战,高仙芝惨败而还,这也是唐军与阿拉伯军的唯一败仗。段秀实参与了这场战役,在战斗失利后,他联合李嗣业收拾残军,奋力断后,为唐军的撤出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天宝十一年,段秀实又跟随封常清参与了讨伐大勃律的战役。这些战役,都是翻越葱岭甚至穿越沙漠的长距离远征,是段秀实军事生涯的可贵财富。
安史之乱爆发后,段秀实、李嗣业率领安西军勤王,谱写了一曲为国征战的壮歌。首先,段秀实慷慨责成李嗣业勤王。当时的情形是,唐军潼关战败,玄宗奔蜀,肃宗即位于灵武,各地唐军勤王,但安西节度使梁宰却首鼠观望,李嗣业主意也游移不定,这时,段秀实以家国大义责成李嗣业,促成了安西军入卫关中。其次,段秀实坚定支持并辅佐勇猛善战的李嗣业,体现出忠诚的政治品性和善抚人心的治理能力。至德二年(757年),著名的香积寺之战唐军大胜,基本摧毁了安禄山主力,此战李嗣业奋勇杀敌,功劳最著,但其中也应有段秀实的一份功绩。第三,香积寺战后,李嗣业追击至邺城,壮烈殉国,是段秀实设法迎回李之遗体,并倾尽家财为之安葬。这既是英雄之惜,也是兄弟之情。第四,李嗣业战亡后,安西军内部动荡,深得人心的段秀实安抚军人,稳定了这支军队。接替李嗣业的荔非元礼残暴不仁,被部下所杀,正是因段秀实的沉稳睿智才稳住军心,保住了这支安西军的火种。由此可见,段秀实就像是一个善于做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的政委,他虽然不善冲锋陷阵,但却是这支安西军中的粘合剂和稳定器,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展开剩余67%安史之乱平定后,段秀实及其安西军驻守泾州(今甘肃泾川县)。白孝德为邠宁节度使,段秀实为支度、营田使,段仍是这支军队的后勤部长。不过,这支军队长途勤王,转战日久,士兵基本都成了职业军人甚至接近于兵痞,所以,稳定是这支军队的头等大事。当士兵们得知要从富庶的关中移镇偏远的泾州时,他们心有不甘,遂谋变乱。善于体察人心的段秀实早早便发现了变乱苗头,及早部署,才以较小的代价平息了变乱,使得全军顺利转移至泾州。
安史之乱前后的泾州是唐朝的西部军事枢纽。吐蕃趁唐边军内调之际,大举进攻,不仅攻占了西域,而且将陇右大半纳入囊中,甘南、陇南、兰州、陇西、天水等,都不复为唐有。正因此,六盘山以东的泾州就成了唐朝的西部重镇。由此可见,唐朝廷让安西军驻守泾州,确实是委以重任,也是基于安西军与吐蕃作战经验丰富的现实考量。
段秀实逐渐成为这支军队的核心。新任节度使马璘也是安西军中走出来的将领,他对段秀实充分信任,段甚至对马璘有救命之恩。不过,马璘很快便病卒于军中,而这,又给军中的蠢蠢欲动者提供了契机。段秀实还是勤谨提防,将变乱扼杀在萌芽之际,“不戮一人”而“军中遂定”(《旧唐书•段秀实传》)。从此,段秀实升任泾州刺史兼四镇、北庭、泾原节度使。这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,不过,此时的安西四镇、北庭都护,早都不属于唐朝,所以,所谓的四镇、北庭节度使只不过是个概念而已。当然,对于地方治理,段秀实从来都是能手,所以,在他担任节度使的三四年间,法令清简,为政公允,军心稳定,吐蕃不敢犯边。
建中元年(780年),宰相杨炎准备在泾州大兴土木,筑城开边;而段秀实因没有执行杨炎的方案,结果被内调为司农卿,离开了他相伴近四十年的安西军。这对于安西军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因为这支军队自入卫京师以来就一直存在不稳定因素,现在,这支军队缺少了段秀实这个粘合剂和稳定器,其维稳就成了巨大的难题。巧合的是,安史乱后的藩镇割据恰好给这个不稳定因素提供了温床,于是,有名的“泾原兵变”便因此而爆发了。
安史乱后,华北地区各节度使拥兵自重,父死子继,中央政令很难畅行其地。唐德宗企图削藩,却激起了成德、魏博、淄青、山南、淮西五节度使的武力抗拒甚至称王称帝。唐德宗见淮西李希烈都称帝了,于是赶紧下令泾原兵马前往淮西,助力平叛。以安西军为骨干的泾原兵在经过长安时,原以为朝廷会厚赏他们,却不料不仅没有赏赐,而且还糙米素菜,不能温饱,士兵遂哄然哗变,大肆劫掠,史称“泾原兵变”。
兵变发生后,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想起了罢官在家的前陇右节度使、太尉朱泚。朱泚正因罢官而满腹牢骚,所以他与姚令言一拍即合。于是,泾原兵推举朱泚称帝,国号大秦。由此亦可见安史乱后的各镇军人之大胆、无法无天的程度!问题是,称帝容易,如何能站稳脚跟、避免覆灭呢?朱泚想到了司农卿段秀实。因为段秀实本就是前任泾原节度使,他是这支军队中最能安抚人心也最受信任的统帅,以段秀实来统军练兵,或许能帮助朱泚站稳脚跟。段秀实终于迎来了泾原兵变中的演出时刻。
段秀实表面上假装顺从朱泚,暗地里则联合泾原军中的旧部,准备诛杀朱泚。正在此时,朱泚派泾原兵马使韩旻带兵去攻打奉天(唐德宗所在)。段秀实知道,如果韩旻攻打奉天,那唐德宗必然处境危急,所以,他以司农卿印符骗回了韩旻(军人不识字)。这样一来,段秀实的所有计谋必然彻底泄露。无路可走之下,段秀实在大殿之上,用笏板击打朱泚,唾骂道:“狂贼,吾恨不斩汝万段,我岂逐汝反耶?”随即失败被杀。段秀实用他的一腔热血,书写了壮烈忠义的光辉篇章。
兴元元年(784年),李晟平定了泾原兵变,这支由段秀实、李嗣业从遥远的安西带来的军队,终于覆没在藩镇割据的乱局中。唐德宗返回长安,立即封赠段秀实为太尉,派人祭奠,并下令刻《赠太尉段秀实纪功碑》,唐德宗“亲铭其碑”,称:“身殁功在,凛然如山。勒铭传芳,终古不灭。”这应该是朝廷能给段秀实的最高褒奖了。一代文豪柳宗元,也撰文《段太尉逸事状》,补充段秀实忠义刚正的细节,表达了高度的崇敬之情。后来修新、旧《唐书》,将段秀实、颜真卿并列,二人合占一卷,显然也是以史书的特殊搭配和篇幅,来凸显对段秀实的褒扬。在史家看来,有唐一代,忠义刚烈之士,以段秀实、颜真卿为最。这当然是名副其实、实至名归的。
来源:黄河清风
编辑:卢文茂
发布于:北京市配先查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网-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-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